首页 常识

复杂的反义词是什么(简单的就等于容易的复杂的就等于困难的?)

100人浏览   2024-11-11 08:37:53

常听到人们说,“那件事情很简单,很容易做的!”似乎简单就等于容易。还听人说,“那个太复杂了,完成它真的很困难!”似乎复杂就等于困难。果真是这样的吗?

来自网络

其实,简单与复杂是一对反义词,而容易与困难是另一对反义词,尽管,在这两对反义词中,简单与容易、复杂与困难之间的含义会有一些交叉。但无论如何,简单不等同于容易,复杂也不等同于困难,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否则,我们只需要其中的一对反义词就够用了。

一般而言,复杂是指事情(事物)的种类繁多而杂;数量大而头绪多;构成要素与结构也不单纯;而且涉及的步骤和程序也较多。复杂通常指的是事情(事物)本身的性质或属性,例如这件事情很复杂,指的是事情本身的某种性质。对待复杂问题,我们通常都是通过简化的方法进行处理,把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做理想化处理,转换成近似线性的问题,以便能够解决。

困难则多指阻力很大、障碍很多,需要费很大的努力,不容易解决和完成(或者不大可能做成),而且往往表现为无思路、无方法以及无从下手等状况。其含义中,除了有客观上的阻碍之外,也有主观上使人感到有难度的意思,这里面就包含了做事不容易的意思,这一点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老子说,“难易相成”,意指难和易是相互转化的,同时他也强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但是却没有说“难简(简单)”相成,也没说“难事必作于简(简单)”。

因此,就复杂与困难的关系而言,“困难的可以不复杂”,“复杂的可以不困难”,“困难的可以是复杂的(又复杂又困难)”。困难的不一定复杂,然而复杂的问题却或多或少都带着点“困难”,特别是复杂度极高的就显得尤为“困难”,即“困难是因为太复杂”。

简单不等于容易。之所以有人认为简单的就是容易的,是因为,首先他们遇到的事情(事物)是常见的和熟悉的,就以为自己很了解;其次因为处理这类事情几乎不需要动脑子而仅仅依赖于习惯或本能就可以了,而且曾经也解决过类似的问题;最后这类事情本身也很简单,没有复杂的结构,解决起来容易。

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一句话表达的就很有代表性,他说,“投资很简单,但是不容易。”他的意思是说,投资总是体现为买卖这种交易,它很简单,就是两个简单的动作:买与买,例如,你某天某个时刻买入某个你认为有价值的股票,之后的时间你也会卖出,通过低买高卖你就可以获得某种收益,就这么“简单”。尽管,买卖这两个交易所代表投资的其中一面的确很简单,但是你真的通过买卖这种交易来获得收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能够长期获得高额收益就更加难了,因此,这是投资的另一面:“不容易”。

然而,巴菲特的好友兼黄金搭档以及被誉为“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的芒格却有另一个几乎完全相反的说法,“投资并不简单,认为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那么,这又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这句话的前半句话是针对全部投资活动而言的,当然也包含获得长期收益的意思,就此而言,肯定是不简单的。而且芒格这里的“简单”还含有不容易的意思。后半句话是对前半句话的一种推断,你可以不同意这种推断。在此方面,他俩虽然都谈到了“简单”,但是所指的对象及其意思却不一样。

复杂不等于困难。之所以有人认为复杂的就是困难的,是因为,首先他们遇到的事情(事物)是新的,之前没有处理这类事情的经验;其次这类事物本身有着复杂的结构,对其认识也需要一个繁琐的程序和过程;再次因为处理这类事情需要多方协同或协作才能完成,需要复杂的脑力和多种方法;最后这类人养成了一种做事的畏难情绪,导致将头绪多而杂的事情当成困难的事情。

从客观来讲,复杂的事情(事物)一般都是由许多不同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这也是这类事情的性质使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要认识清楚了,找到合适的方法了,处理这类事情其实就不是很困难了。

一件事情做起来复杂,最多就是麻烦和繁琐一点而已,比如有些事情的程序和步骤多,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而另一些事情需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因此每天都要坚持做,而且还看不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人们就觉得麻烦和棘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很难做到,而是需要有一定的耐心,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做的毅力,最终是会有一个好结果的。

当然,“困难”与否与“会做”存在着关系。一个人不了解和不熟悉某个对象,就会觉得对其做点什么是比较难的。例如汽车是由许多零件构成的,对于不熟悉的人而言,就会觉得修理它比较困难,而对于熟悉的人和有修理经验的人而言,反而变得容易了。就此而言,“会做”的就显得容易,“不会做”的就觉得困难!

反过来,一些大家都十分常见的事情,它不复杂却会有一定的难度,做起来会比较困难。例如烹饪中的切丝工作并不复杂,没有什么过多的动作,更没有什么复杂的程序和步骤,但是要切的粗细大小一致却是一件不容易的和有难度的事情,需要大量的实践。同样,对于那些会切的或者是切的好的人而言,就不难了。

所以,弗里德里克·迈特兰德有另一个关于“简单”的说法:“简单是长期努力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起点。”即对于那些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来说,不经过长期努力耕耘,是根本无法达到所谓的“简单”的。既然起点不是简单,那么是什么呢?迈特兰德并没有回答,但是这似乎回应了老子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而非作于“简单”!

事实上,把简单的事情做好甚至做到极致并不容易。我们常常是觉得自己熟悉了,做得差不多了,就不思进取了,以为自己做到了极致。其实,这未见的真的就做得很好了,就如“熟知并不意味着真知”一样。做就要做好,做好了的要做的更好,如此这般,精益求精,这才是把熟悉的简单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

尽管复杂的并不是困难的,但是在处理复杂事情(事物)的时候,我们却需要使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即找到合适的办法,问题处理起来也就简单了。将复杂的对象分解、拆解、拆分等,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处理,就会变得简单,这是最常见的化繁为简的方法。

这种方法曾在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中作过阐述,他提出了四个解决问题的步骤或规则。其中后三条就很有借鉴性。

第二条是将对象(事情、事物或问题)尽可能分解为许多部分,为下一步解决做准备。这是近代以来的分析方法。

第三条是由最简单的问题开始解决,逐渐解决最复杂的问题,直到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第四是做一个检查,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看看是否有遗漏。这是要审查和核定知识的完备性,这是理性思维的基本要求。

如此有条理地,循序渐进地做事,由简单到复杂,就不会有什么特别难的问题了。就如老子所说的,“图难于其易”(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容易的地方做起)。而且对待做事的态度也要端正,认真对待一切事情,即使容易的事情也不要掉以轻心,这又如老子所说的,“多易必多难”(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而掉以轻心,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然而,在面对那些未知领域,特别是涉及那些科学发现的新领域,即探索未来新知识或规律的领域,我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十分“困难”的,这是因为它们“超出”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知识、经验和手段。即使这些探索活动所揭示的规律在后人看来是简单和容易的,但是,对于那个时代及其探索者而言,却是不容易的和极为困难的!要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注入新的理念,借助新的方法,发明新的手段,才能取得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