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南朝古刹——南京栖霞寺

100人浏览   2024-12-17 08:09:56

南朝古刹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是南京现存历史比较古老,也是规模最大的寺院,创建于南齐永明二年(484),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栖霞寺占地四十多亩,坐东朝西,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从西门进入,走过一座桥,便是栖霞寺的牌楼,放眼望去,栖霞寺掩映在深秋的红叶之中。

金刚殿

古寺的山门也称金刚殿,单檐歇山五开间,檐下“摄山栖霞古寺”匾额是集清高宗皇帝御笔而成,两边的对联:栖山观自在,霞水乐长安。

走过山门,门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金色雕塑之上,大方广佛华严经精雕细刻。

明镜湖

明镜湖波平如镜近似正方形,为清乾隆年间兴建,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

“彩虹明镜”碑为书法家尉天池所题,苍劲浑厚,潇洒豪放,背面刻有《复建明镜湖碑记》,记述明镜湖水枯桥断的时间、原因以及复建经过。

湖中立有数米高的石质观音菩萨,湖上建有六角形彩虹亭,九曲桥与岸边相连,湖光山色倒映水中,美不胜收。

月牙池

走过明镜湖,便是清澈见底形如弯月的月牙池,在微风吹拂下,荡起层层涟漪,沿池的汉白玉栏杆,雕刻水禽花卉,颇有艺术情味。

钟楼

鼓楼

寺前分立着完全对称的钟楼鼓楼,匾额为清同治年间广东探花宋襄所书。每年的12月31日,栖霞寺会举行迎新年撞钟祈福活动。

明征君碑

明征君碑亭位于栖霞寺弥勒殿前广场北侧,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于上元三年(676)亲自撰写,唐初著名书法家、襄州刺史、卫尉少卿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相传为唐高宗御笔,笔力遒劲,气势开阔,确有大家风范。

1300多年来,明征君碑刻历代均有碑亭保护,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最大的唐代碑刻,字迹清晰可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现碑亭建于民国年间,左侧有赵朴初重修栖霞寺碑记亭。

百年银杏

寺前的百年银杏,历经岁月变迁,依旧光彩夺目,一阵大风吹过,叶片翩翩起舞。

弥勒殿

过御碑亭向东,登石级而上,便来到栖霞寺弥勒殿。弥勒殿青瓦红墙,三门并立,中门石匾上书“栖霞古寺”,两侧门匾上分别书写“六朝胜迹”和“千佛名蓝”。

步入殿门,迎面一尊弥勒佛坐像,袒胸露腹,开怀畅笑。弥勒造像是根据五代时期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的,在弥勒殿的两侧,分别供奉四大天王。一般的寺院供奉弥勒与四天王的殿堂都叫做天王殿,而栖霞寺称为弥勒殿。

毗卢宝殿

走出弥勒殿,穿过丹墀,高大的台基上,矗立着宏伟庄严的毗卢宝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开间,为明清建筑的典范之作。

大殿上层檐下 “毗卢宝殿”四字分外耀眼,重檐之下“万德庄严”“法从斯仰” “会真如处”三块金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步入大殿,迎面高大的须弥座上,端坐着高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面容饱满宁静,妙相庄严。

出大殿后门,回头仰视,门额上书:“度一切苦厄”, 两侧对联为:“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对观音大士的赞美。

方丈门

出毗卢宝殿后门,拾级而上,即为方丈门,廊柱上楹联为“方坛说法人天喜,丈室谈经花雨香”,大门两侧有篆书楹联:“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这里赞颂的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入方丈门,沿廊阶而上,便是藏经楼,为全寺最高处,如今藏经楼已不再对外开放。

来到栖霞寺,自然不能错过舍利塔,栖霞寺舍利塔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最早的密檐式舍利石塔,这座经历了千年沧桑的“南唐孤塔”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建筑和雕塑艺术,称其为南唐佛教的艺术极品。

《建康志》记载,舍利塔是隋文帝杨坚埋葬舍利的处所,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距今已有近14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最古老的石塔之一。

舍利塔

这座密檐式舍利塔五级八面,塔高18.04米,全用白色石灰岩石砌造。自下而上分为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雕刻的龙、凤、鱼、鳖、石榴、凤凰等图案清晰可见。

中间束腰部分为八面体,八个转角处均雕作半圆形角柱,角柱之间浮雕释伽牟尼"八相成道图",描绘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个重要阶段,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磐,是栖霞寺舍利塔塔身浮雕的最珍贵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为我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

千佛崖石窟

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紧邻舍利塔,是南京地区现存的唯一的六朝佛教石窟遗迹。

千佛岩经过1500余年的陆续修饰增筑,石窟佛龛大小错落,点缀在石壁上,共有佛龛349个,包括所有的大小造像共515尊。

三圣殿

其中以最早开始施工的第一个佛龛“三圣殿”最负盛名,佛龛和三尊大佛都是在山崖原岩上直接镌刻出来的。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两侧分侍观音、大势至,造像身段匀称,线条流畅。三佛衣褶作风与云冈石窟酷似,而开凿年代比云冈石窟还早十七年,有“江南云冈”之誉。

但由于这里的石质属于石英砂岩,质地粗糙,易于风化剥落,加上当年一些人为的因素,致使这里的佛像损毁严重。

沿着千佛岩旁边的青石台阶,山路弯弯曲曲,虽然不是很高,但走起来仍很吃力。

这是纱帽峰处千佛岩之巅,被千佛岩众佛龛环抱,因形状似乌纱帽而得名,乾隆南巡到此,嫌其名俗,遂赐名“玉冠峰”。

乾隆行宫遗址

顺着山路,我们找到了乾隆行宫遗址,杂草乱石中,丝毫看不出当年行宫的模样,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据说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五次都在栖霞山行宫驻跸。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隋文帝诏建的舍利塔,唐高宗御制的明征君碑,与南朝的千佛岩石窟,号称“隋塔唐碑千佛岩”,是栖霞最富盛名的三处国宝,加之山前寺后许多古人题刻,为栖霞山平添了许多的人文之美。

栖霞山以诸多药草可以摄养又名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是我国四大红叶观赏风景区之一,那满眼的火红,从半山腰一直燃烧到了山顶直至遥远的天边,是栖霞山的深秋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枫叶,用肆意流淌的色彩,将山林渲染成了一幅美丽的油画。

旅游小贴士:

1、门票价格:25元/人次(淡季),秋季红枫节期间为40元/人次(旺季);1.4m以下儿童、70以上老人免费,学生及60岁以上70以下老人半价。

2、开放时间:7:00-17:00

3、交通信息:目前前往栖霞山仅为公交线路。乘坐公交车138路、194路、195路、196路、206路、327路、332路、342路至“栖霞”站下;197路、344路、D21路至“栖霞山”站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