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三不粘的来历(河南甜点“三不粘”详解)

100人浏览   2024-09-12 09:53:01

中华美食种类繁多,小吃甜点更是多不胜数,就连外国人都纷纷想要前来中国学习我们的美食文化。前不久,河南有名的甜品小吃“三不粘”在国外意外走红,引得不少外国厨师都学了起来。


三不粘又叫做桂花蛋,属于豫菜系,是被乾隆赐名的神奇甜点,现在已经是北京同和居的独家名菜了。



据传,清朝乾隆年间,河南安阳一位县令的父亲特别喜欢吃花生和鸡蛋,但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只能吃鸡蛋羹,于是县令就让厨师每天换着法做给其父亲吃。有一天厨师将蛋黄打碎加入白糖倒入锅里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临时取名叫桂花蛋,县令的父亲品尝之后,连连夸赞这道菜好吃。从此,这道菜就成了县令家的主要菜肴,一家人百吃不厌。



到了县令父亲的七十大寿,宾客临门,厨师为抢时间第一次用大锅做桂花蛋,桂花蛋炒好之后,他发现蛋黄太稀,就连忙又往里面添加粉芡,一边炒一边往里添油。结果,这回做出来的桂花蛋浓香沙甜,油而不腻,口感爽滑细嫩,柔软有劲,色泽黄亮,大家品尝了之后,都夸奖这道菜味道鲜美,甘甜爽口,实在是菜肴中难得的佳品。于是,桂花蛋很快就在安阳声名鹊起,风行开来。



后来乾隆皇帝时差民情时路过安阳,县令便让厨师做了一盘桂花蛋献给乾隆品尝。乾隆品尝后十分高兴,而且见这道桂花蛋一不粘盘子、二不粘筷子、三不粘牙齿,就当即下了圣旨,将桂花蛋赐名“三不粘”。并将三不粘的制作方法带回了紫禁城中的御膳房,三不粘就此成了一道御菜。



三不粘成了御菜,同时也是安阳烹饪园里的一枝鲜花和豫菜中的佼佼者,目前“三不粘”这道菜肴做得最好的大概要数北京的同和居饭店了。据说以前日本天皇曾经专门派人到北京同和居代购“三不粘”,然后坐飞机带回东京给他品尝,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我们最熟悉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从日本归来后生活在北京的14年间,鲁迅日记记载他去过的有名餐馆有65家之多,最爱吃的也是同和居的三不粘,而他爱吃“三不粘”的原因,除了好吃以外,还因为它可以解酒。



鲁迅属于每顿饭必喝酒的人,郁达夫在1933年曾作诗赠与鲁迅,其中两句写道:“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



而三不粘是用鸡蛋黄、淀粉、白糖、清水加工烹制而成的甜品。从理论上讲,甜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就是ATP,转化酒精的酶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解酒的东西,需要ATP(能量)来转化酒精,所以吃甜食能解酒,也难怪很多人酒足饭饱后都要再上一个甜点啦。



生活中我们平时做甜品通常也会放一点点酒,俗话说一个甜品师傅的酒,不应该比调酒师傅的少。



比如做布丁的时候,可以用朗姆酒或者威士忌、金酒等酒类来调味,它们本身都清甜好喝,加入甜品中不会破坏布丁原本的口味。



还有平常吃甜品的时候也可以喝点酒小资一下,比如吃奶酪蛋糕,通常和香槟或者一些轻淡清新、喝起来有泡泡的白葡萄酒搭配良好;而任何加了椰蓉的甜品和长相思搭配则会表现出一种清爽而新鲜的口感。



酥炸类甜品如拔丝地瓜、香酥炸香蕉等甜点,这类甜点本身带有自身的甜度,外表包著一层金黄色的酥皮。选择葡萄酒时应该选择中甜形态的起泡酒或香槟来搭配,因为起泡酒本身带有一定的酸度,可以中和酥炸类甜品中过于甜腻的味道进而为甜品填添丰富的酒香味。



能够给生活添一点风味,这就是酒的魅力啊。话说有没有老酒友吃甜品是喝白酒的呀?

相关推荐